2019年亚太电协CEO会议在菲律宾宿务召开

9月23日,2019年东亚及西太平洋电力工业协会(以下简称“亚太电协”)CEO会议在菲律宾宿务举行。本次会议以“保证国家供能充足,点亮每个城市社区”为主题,邀请来自亚太地区的200多名部长级代表与行业领袖,共同探讨区域能源挑战与创新举措,推动亚太电力产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。

会上,由中国发起成立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(以下简称“合作组织”)首次发布《亚洲能源互联网研究报告》,提出亚洲能源互联网构建方案和重点互联互通工程,为亚洲保障电力供应、加快清洁转型、推动能源基础设施与上下游产业发展贡献“中国智慧”、分享“中国方案”。合作组织主席、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刘振亚发表题为《中国电力转型与全球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》的主旨演讲。

《亚洲能源互联网研究报告》正式出炉

全球能源互联网是能源生产清洁化、配置广域化、消费电气化的现代能源体系,是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开发、输送和使用的重要平台,实质就是“智能电网+特高压电网+清洁能源”。亚洲能源互联网是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合作组织在本次会议上首发《亚洲能源互联网研究报告》。

报告基于亚洲各国能源电力现状、发展特征和能源资源禀赋,系统分析了亚洲电力供需趋势和电力流向,形成了亚洲总体以及东南亚、东亚、南亚、东亚、西亚5个区域的互联电网格局,提出了亚洲能源互联网构建方案和27项跨区重点互联互通工程,并对未来亚洲与欧洲、非洲电网互联进行了分析展望,旨在推动建设绿色低碳高效、多能互补互济、区域共建共享的亚洲能源互联网,实现亚洲经济和社会、资源和环境、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。

刘振亚强调,亚洲能源电力发展迅速,但长期面临能源需求增长快、碳减排压力大、保障电力供应任务艰巨三大挑战。目前亚洲一次能源消费量占世界的46%,其中化石能源占比高达83%,年排放二氧化碳170亿吨,占全球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一半。此外亚洲人均年用电量仅为OECD国家三分之一,还有2.4亿人用不上电。

亚洲水能、太阳能、风能资源丰富,储量分别占全球的46%、25%、21%。“构建亚洲能源互联网,是发挥亚洲清洁能源优势,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。”刘振亚表示,要加快开发西亚、中亚、南亚南部、中国西部北部、蒙古等地区太阳能发电和风电,中国西部、东南亚水电,向南亚和东亚地区送电,形成洲内“西电东送、北电南供、多能互补”的能源发展格局。

据研究估算,到2050年,亚洲能源互联网总投资18.7万亿美元,其中电源投资14.3万亿美元、各电压等级电网投资4.4万亿美元,创造就业岗位1.5亿个。

“能源网、信息网、交通网就像人的‘血管系统’‘神经系统’和‘四肢系统’。”刘振亚表示,与信息网、交通网相比,能源网的互联明显滞后。随着特高压技术的突破,全球的“血管系统”也一定能够建成,推动世界步入能源、信息、交通即“瓦特、比特、米特”三(特)网融合发展的新时代。

能源大国电力转型发展成效显著

“中国电网是全球唯一没有发生大面积停电的特大型电网,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。”刘振亚介绍说,新世纪以来,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动能源需求大幅增长,但也带来资源紧缺、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。应对挑战,中国立足技术创新,加快能源转型,推动能源电力清洁发展取得巨大成效,电力工业规模、结构、安全、效益均迈上新台阶。

数据显示,截至2018年底,中国发电装机达19亿千瓦,其中水电、风电、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达3.5亿、1.8亿、1.7亿千瓦,均居世界第一;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达196万公里,实现了“户户通电”;全社会用电量6.8万亿千瓦时,人均年用电量4900千瓦时,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。

清洁发展方面,2018年中国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从2010年的25%提高到40%,近一半新增电力需求由清洁能源供应,每年替代电煤8亿吨,减排二氧化碳15亿吨、二氧化硫等污染物750万吨。

特高压方面,中国投运“十交十四直”24个特高压工程,在建“四交四直”8个特高压工程,建成世界最大的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。特高压技术已在巴西成功应用,建成2回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,成为亚马孙河水电开发外送的能源大通道。

智能电网方面,中国推动电网智能化,投运风光储输工程等一批世界领先的创新项目;建成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,充电桩数量超过100万个;累计安装超过5亿只智能电表,打造智慧用能综合服务平台。

据了解,合作组织致力于世界可持续发展,积极搭建共商、共建、共享、共赢的国际合作平台,目前会员超过700家,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(地区)。该组织已研究发布全球能源互联网骨干网架、发展指数、技术装备、标准体系及有关区域能源互联网研究报告,年内将建立覆盖全球及各大洲的研究体系。

为您推荐